在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我国正加速推进城乡绿色低碳转型。作为青藏高原重要节点城市,青海省海东市以智慧物流为突破口,通过九识智能无人配送车的规模化应用,探索出一条破解乡村物流“成本高、效率低、污染大”困局的创新路径。这一实践不仅彰显了科技创新对民生改善的支撑作用,更为高原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“海东样本”。
海东试运行破题:直击乡村物流三大痛点
海东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,地形以山地、丘陵为主,辖区内乡村分布零散,部分村落海拔超过 3000 米,道路条件复杂。长期以来,当地乡村物流面临着三重困境:
一是配送成本居高不下。由于村庄地处偏远、人口密度低,传统物流车辆单程配送里程长、空载率高,加之高原地区燃油消耗量大,导致单位货物配送成本是平原地区的 2-3 倍。
二是配送效率难以保障。受天气、路况影响,部分村落每周仅能实现 1-2 次配送,生鲜农产品 “出村进城” 和生活物资 “进村入户” 时常出现延迟。
三是环境污染问题突出。传统燃油配送车辆排放的尾气,与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鲜明反差,不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要求。
此次九识无人车在海东市的试运营,通过“车-路-云”协同技术,实现三大突破:首先是降本增效,九识无人物流车单车日均配送量可达数百件,较传统模式有所提升,单位运输成本下降;其次就是绿色减排,无人车采用纯电动驱动,一次充电可续航 120 公里,能适应 – 30℃至 60℃的温度范围,通过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导航技术,可自主规避山路急弯、牛羊群等障碍物。这一实践不仅让当地村民切实感受到快递物流的便捷,更标志着高原地区乡村物流进入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新阶段。
政策与技术共振:青海创新驱动战略的生动实践
青海作为长江、黄河、澜沧江的发源地,生态保护是底线,高质量发展是目标。近年来,省委、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将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,先后出台《青海省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(2023-2025 年)》《青海省 “十四五”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》等政策文件,明确提出 “构建城乡高效配送体系,推广智能物流装备应用,降低物流能耗” 的发展目标。
九识智能作为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企业,其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方向与青海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。该企业自主研发的 L4 级自动驾驶系统,已通过国家级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,在复杂路况适应性、极端天气应对方面得心应手。针对高原地区特点,九识智能通过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,解决低温续航衰减问题;支持多地点货物配送、逆向揽收、班车配送等作业方式,优秀的货箱容积与载重能力,使其成为快递快运、生鲜冷链等领域的主力车型。这种“政策引导 + 技术适配”的合作模式,成为青海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典型案例。
织密智慧物流网:从配送到服务的升级
九识无人车在海东的试运行,并非简单的 “机器替代人工”,而是以技术创新为支点,推动乡村物流网络向 “智慧化、多功能、可持续” 转型,其价值正从单一配送向多元服务延伸。
在成本控制方面,九识智能无人物流车实现了配送路线的智能优化,使车辆空载率下降。同时九识智能无人物流车的冷藏模式可以满足农产品、药品、日用品等多品类运输需求,大幅提升车辆使用效率。
更深远的意义在于,无人车的运行积累了海量的乡村物流数据,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。通过分析订单、货物类型等数据,可精准掌握农村消费需求和农产品流通规律,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、布局乡村商业网点提供参考。
从破解 “最后一公里” 难题可以看出,九识无人车在青海的实践,彰显了科技创新对民生改善的推动作用,也为高原地区实现 “生态保护优先、高质量发展、高品质生活” 提供了鲜活样本。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和技术应用的深化,这些穿梭在高原乡村的 “绿色使者”,必将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能,让智慧之光照亮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。